KARGER
专注生物医学和科技
关注5人
粉丝9人
个人主页被浏览了91528
出版社简介

Karger出版社是一家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全球性的医学科学出版公司,创立于1890年,现由Karger第四代家族成员Gabriella Karger领导经营的独资企业。Karger致力于为学界提供涵盖所有医学领域的高质量的出版物。Karger公司每年出版约50种新书、105种同行评审期刊,其中也包括日益增加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期刊。Karger的出版物主要以英文为主,强调基础和临床研究,一般皆可在线使用。

人类的免疫系统在促进和抑制肿瘤发展两方面都发挥着作用。在高度复杂的细胞相互作用网络中,免疫细胞既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又能有选择地杀死肿瘤细胞。对于肿瘤细胞而言,必须逃避免疫细胞的这种杀伤能力才能保证持续生存和发展。

开展肿瘤免疫学的基础研究有利于我们合理利用免疫系统自身的力量来治疗肿瘤。可以说,我们现在正进入免疫治疗的黄金时代,复杂和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治疗手段,包括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CAR-T是一种基因工程改造的免疫细胞,可以高效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目前,尽管CAR-T治疗结果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但一些副作用,如频繁的严重短期毒性也时有报道。因此,针对CAR-T的研究和临床转化仍然需要不断努力。

本书由英国西米德兰兹郡血液学医生Richard J.Buka博士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Ankit J.Kansagra副教授合作撰写。全书共四章。第一章解释CAR-T细胞的定义与由来。第二章综述CAR-T在当前临床应用的现状。第三章介绍CAR-T实践的具体程序和管理。第四章展望此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作者在介绍CAR-T细胞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临床试验的结果和毒性的管控,最后对未来的应用和改进方面进行概述。对于希望了解更多关于CAR-T治疗的专业人员来说,本书不失为一本理想的专业读物。

刘锐,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

书评来源: 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低钠血症是临床极为常见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可达15%-30%。急性重度低钠血症可很快出现抽搐、昏迷、呼吸停止或死亡,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受损的后果。此外,研究表明慢性低钠血症也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已经证实慢性低钠血症可导致步态不稳、注意力缺陷、骨折、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本书从低钠血症的历史出发,重点阐述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对机体的影响、诊断与治疗,最后特别强调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低钠血症。

本书由国际知名内分泌学家、肾脏病学家等专业领域知名学者联合编著,具有较高权威性。本书特色在于紧密结合临床,详细介绍各种原因所致低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如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肿瘤患者、与药物和运动相关的低钠血症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最后,编者前瞻性地给出低钠血症的未来研究方向,如慢性低钠血症骨质疏松机制、低钠血症对恶性肿瘤细胞影响以及不同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等。

安倬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博士生

张晓辉,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书评来源: 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药妆品,至今尚无非常明确的学术定义,其由化妆品(Cosmetics)及药品(Pharmaceuticals)两个词组合而成,是既具有化妆品功效,又具有一定医学作用的一类介于药品和化妆品之间的边界性产品。药妆品往往根据特殊的用途和目的而添加各种中药成分,如维生素、氨基酸、抗组织胺药、紫外线吸收剂、收敛剂、刺激剂等,作用主要是润泽皮肤,保护皮肤,对于某些皮肤病(痤疮、粉刺、红血丝等)也能起到一些辅助治疗的作用。本书作者从成为皮肤科住院医师开始,亲历了药妆品从无到有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对皮肤科医生、对有相关皮肤病或美容需求患者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本书共17个部分。第1部分药妆品作用机制和皮肤屏障。作者通过对皮肤解剖结构的剖析帮助我们理解药妆品的作用途径。第2部分是对药妆品疗效的评价。人类在追求年轻容颜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因此药妆品的疗效评价显得异常重要。第3部分药妆品抗衰老成分:α、β-羟基酸、多羟基酸。第4部分药妆品应用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联合新的方法学发挥作用。第5部分维生素c和其他抗氧化成分。第6部分内源性生长因子和干细胞在药妆品的应用。第7部分药妆品的肽、氨基酸、黏多糖和其他活性成分。第8部分药妆品维持最佳皮肤紧凑、肤色和性质的特殊功效。第9部分药妆品在痤疮和酒糟鼻的应用以及误区纠正。第10部分药妆品对皮肤光泽和色素的影响。第11部分药妆品在皮肤肌理和减脂治疗的应用。第12部分药妆品在脱发和头发护理的应用。第13部分药妆品在瘢痕、增生性瘢痕和蟹足肿的应用。第14部分药妆品在防晒、日常皮肤护理的应用。第15部分是简述药妆品的由来(与药物生产以及面膜诞生的关系)。第16部分保健品和饮食维持健康皮肤的作用。第17部分未来药妆品的发展,作者强调未来药妆品在皮肤领域中的重要性。

本书适合皮肤科、整形外科医生及药理学相关从业人员阅读。

陈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硕士生

书评来源: 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近半个世纪,终末期肾病的治疗仍面临着许多问题,除了处理肾性贫血和慢性肾脏疾病—矿物质沉积与骨骼疾病,还有病人的个体化治疗。2018年第63届日本透析治疗学会(JSDT)年会在日本神户如期举行。会议上,专家学者们围绕上述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本书选取专家们发表的15篇论著,对日本终末期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概括并总结。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最新进展,包括血管通路的最新方式、终末期肾病患者血管钙化的最新治疗策略和治疗靶点、串联质谱分析法与患者营养功能的关系、糖尿病肾病与炎性介质的相关性、主动脉钙化评分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腹膜透析指南的最新解读等,从中可以了解到当前肾脏病诊疗的最新指南与前沿科学技术。第二部分旨在探讨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老年人营养不良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吸附式血透膜在改善老年透析患者的营养、炎症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临床优势,小儿血液净化的种类选择、抗凝方式、替换液流速等分析,为我们提供更多高风险难治性人群的治疗思路。第三部分分析更实际的医疗费用问题,基于日本老龄化严重,对比本土与其他发达国家关于慢性肾脏病患者医疗费用的合理性。最后一部分是肾性贫血的治疗,从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学角度,通过动物研究及临床药物试验,得出促红细胞生成剂和低氧诱导因子稳定剂可以改善肾性贫血,从而延长慢性肾脏病患者预期寿命并提高身体功能。

全书内容丰富、视野宽阔,推荐对象广泛,低年资住院医师可以从中理解临床指南的最新解读,为今后慢性肾脏病治疗扩充知识储备;高年资医师、科研工作者们也可以了解到国外最新的研究方向,从而与时俱进。本书以总结会议精华为主,内容精湛,衷心希望有更多会议专著能让医疗工作者们获益。

程呈,北京林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主治医师

书评来源: 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前颅底肿瘤包括起源于额骨的骨软骨瘤和成骨肉瘤、前颅底脑膜瘤,以及起源于鼻腔副鼻窦的恶性肿瘤。早期可有嗅觉减退或丧失,颅内压增高症状,精神症状,癫痫发作;颅眶沟通的肿瘤可有眼球突出、复视和视力减退等。近年来,经鼻内镜技术极大推动了前颅底肿瘤的治疗。与此同时,在所有其他学科(病理学,影像学,神经外科,放射肿瘤学,肿瘤内科学)中也取得了非凡的进展,这些学科涉及前颅底肿瘤复杂的处理过程 ,从而更大的改善诊断和治疗。

前颅底可累及多种不同性质和组织学的肿瘤,这些肿瘤在大多数情况下起源于邻近的解剖部位。前颅底的原发性病变主要包括骨瘤和其他起源于骨骼和软骨的肿瘤。累及颅底前部的肿瘤普遍起源于鼻窦道,但颅内部位发生的病变(如脑膜瘤)也可能向尾部延伸以侵占该区域。所有这些病变发病率都不高,这意味着缺乏基于高水平证据的前瞻性研究或治疗指南。本书是对既往研究的系统总结,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本书共20章,由各自领域享誉全球的专家撰写。鉴于累及前颅底病变的组织学变异性极高,因此非常重视解决与组织学相关的不同治疗细微差别,特别是对于恶性肿瘤。第1-3章总论,分别介绍前颅底和邻近结构的大体解剖和内镜解剖、前颅底肿瘤的病理学和鉴别诊断、形态学和功能成像在初步评估中的作用。第4-10章讨论各种的治疗方式,包括经鼻内镜手术技术和并发症、前颅底开放手术、光子放射治疗技术、全身治疗在鼻窦癌初始治疗中的作用、质子和重离子治疗等。第11-17章按不同病理类型,对前颅底肿瘤的诊治进行详述,包括鳞状细胞癌及其变异、肠型和非肠型腺癌、嗅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癌和未分化癌、恶性黑色素瘤、腺样囊性癌以及其他罕见鼻窦恶性肿瘤。第18-20章分别阐述治疗后成像监测、复发性前颅底肿瘤的治疗选择以及前颅底肿瘤管理的未来展望。

本书适合头颈部肿瘤专业的医生和研究生,包括头颈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放疗科头颈组、肿瘤内科头颈组、影像学和病理学等,有利于发展多学科视野,加强对前颅底肿瘤诊疗的整体观念。

马泽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硕士生

书评来源: 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本书是一本关注神经喉科学的专著,正如作者所言,神经喉科学虽然不是一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新领域,但其复杂性是难以置信的,甚至包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在内的众多医务人员仍不甚明了。

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解剖与生理部分,讲述声带结构和功能,切入点是声带各部分的内部精细构成;神经喉科喉镜检查,强调并介绍内镜检查喉功能的必要设备,检查、麻醉方式,观察要点及结果记录方式等。第二部分检查与评估部分,介绍喉肌电图在神经喉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频闪喉镜及高速摄像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及方法;神经喉科学的影像学检查,重点关注以迷走神经及其咽喉部分支走形路径上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嗓音分析中介绍临床研究中常用的嗓音学分析手段,包括量表、嗓音分析软件等。第三部分治疗方式部分,介绍喉功能障碍的治疗决策,强调决策过程不仅取决于病因、病史、症状、声门间隙的大小,也取决于患者的目标和期望;声带注射治疗单侧声带运动障碍,介绍各种注射材料的特点,注射方式及效果;喉框架手术改善单侧声带运动障碍,重点详细阐述甲状软骨内移术及杓状软骨内移术两种术式的应用范围,手术原理及方法等内容;神经再支配(神经移植吻合)技术的历史与现状,针对单侧、双侧声带运动障碍两种情况对神经再支配(神经移植吻合)技术的适应证、供区选择,吻合技术及评估结果等进行阐述,其中有很多是中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在喉联动部分,介绍喉联动分型,不同分型预后不同,并且有些类型的喉联动有利于喉起搏器的治疗;杓状软骨手术,通过调整固定杓状软骨上下位置来修正因真声带上下移位导致的声门闭合不全;在喉移植部分,介绍喉移植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痉挛性发音障碍,介绍肉毒素注射,声带肌肉切除等各种治疗这一少见喉肌张力障碍疾病的外科方法;本书重点介绍各种可能会累及喉部的系统性神经肌肉疾病,以及针对这些患者的喉部处理措施。第四部分展望与新视界部分,介绍艺术嗓音相关内容以及神经喉科发展方向。

本书从神经喉科的视角介绍神经喉科疾病,图文并茂,不仅可以提高嗓音、咽喉、头颈肿瘤医生的诊疗水平,同时也是医学生、住院医师学习的良好参考资料。

王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副教授

书评来源: 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大家都应该非常熟悉,这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作者海伦•凯勒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女性,然而她不仅仅丧失了视力,也失去了听力;她曾精辟的总结了听力丧失带给她的影响:“如果将失明描述为人与物的分离,那么失聪就是人与人的分离”。由此可见,听力丧失会导致个体生理和心理在社会上的双重孤立,极大地影响了个体的生活质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所有疾病中,听力丧失给全球人类带来的负担排名第七,严重削减了人们的健康寿命,据估计,全世界有6.3亿人受到听力损失的影响。这种情况的改善发生在21世纪初,耳科的进步为很多听力损失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听力康复,这对于其他感觉丧失是难以实现的。

本书汇集了一些世界领先的听力康复专家,围绕着听力康复的研究进行探讨,全方位的为读者呈现了植入耳科学各个方面的最新进展。首先,作者们在耳科学的新成像技术这章,介绍了当前临床实践中最先进的成像技术,包括锥形光束电脑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迷路积水的影像学检查,中央听觉通路成像等。此外,还介绍未来可能的成像方式,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高频超声(HFUS),这些成像方法为评估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新的机会。

后续各章,作者们回顾目前应用于不同类型疾病(如先天性中耳畸形、耳蜗神经发育不全、神经纤维瘤病2型等)导致听力损失的各种各样的耳蜗植入物(包括听骨假体、骨传导听力植入物、人工耳蜗植入等)背后的证据。随着助听器技术的进步,外科技术和假体设计的改进,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外科重建变得越来越可靠,然而,听力康复领域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还是植入耳科学。人工耳蜗植入物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了30年,并彻底改变了先天性及后天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生活。植入式助听器在过去的15年里也迅速发展,填补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之间的空白,并为那些不能佩戴传统助听器的人提供了替代手段。听觉脑干植入术目前已经有了可证实的疗效,可以为那些没有功能性耳蜗神经、耳蜗残缺或明显畸形的患者,提供有限的听力。作者们也指出,听力植入耳科学的未来探索重点在于谁应该被植入哪种植入物,以及如何优化结果。

本书目的是为耳鼻喉科医生、听力学家和听力康复专业人士,提供专业上所需要的资源,对听力康复领域的当前技术状况和未来发展提供详细的概述和展望。

刘诗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医师

书评来源: 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老年人疫苗——当前的实践和未来的机会》(第43卷)是2020年《老年学和老年病学交叉学科》系列丛书的第43卷。人口统计表明,老年人在世界总人口中的绝对值和百分比都是在不断升高中。预计到2080年,欧洲人口的中位数年龄会上升4.2岁,在这期间65岁以上老年人的百分比会从19.2%上升到29.1%。而80岁以上人口的百分比会从5.4%上升到12.4%。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升高,推动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极为重要的。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性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伴随着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感染后出现基础慢性病恶化很常见,而很多老年人在严重感染后会失去康复的机会,有的会从此失去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不得不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照顾。疫苗是预防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手段。针对影响老年人群体的感染性疾病进行预防接种,对于全面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本书的出现,就是为了阐述老年人群体疫苗应用的免疫应答和临床特点

全书分为三部分共15章。因为是系列丛书,每章序号不是按照平常的序号排列。第一部分老年人群体中免疫衰老和其他影响疫苗预防接种成功的危险因素,包括内容炎症如何使得老年人的自然免疫迟钝;NK细胞,衰老和疫苗;老年人T细胞自稳态的改变和疫苗的应答;与疫苗应答有关的年龄相关的B细胞改变;老年人的合并症及其对疫苗应答的影响;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对于预防接种疫苗成功的影响。第二部分目前对于老年群体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接种:加快老年人新疫苗开发的进程;保护老年人预防肺炎球菌相关疾病的疫苗;带状疱疹及其疫苗预防;成年人和老年人预防破伤风、白喉、百日咳和蜱源性脑炎的疫苗接种:终生强化免疫的重要性;给予老年旅行者的疫苗。第三部分未来给予老年人的疫苗,包括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接种;预防老年人院内感染的疫苗接种;改善老年人疫苗的新技术;改善成年人疫苗摄取的策略。

总之,本书总结了年龄相关的免疫系统的变化以及他们对于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在老年人群体中对于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阐述目前老年人可用的疫苗以及对于这个脆弱的人群,将来得到更多、更好疫苗的新技术和发展目标。本书对于卫生从业人员和相关政策制定人员都是很有用的。书末还附有关键词索引,方便读者查找相关的重要内容。

靳大川,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国际医疗部,教授,主任

书评来源: 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本书是P.-E.Mullis主编Karger出版社Endocrine development系列学术书籍的第33册。编者Michel Polak是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医院儿童内分泌学、妇科学及糖尿病学教授,编者Philippe Touraine是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教授。两者同任法国罕见疾病参考中心(Centre de référence des maladies rares)研究员。

本书以生长发育或发展(developmental)过程中医疗转变的连续性视角出发,邀请内分泌及相关学科的著名专家对重要主题进行论述,介绍内分泌及相关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的医疗转变与挑战。本书分为“总论”和“具体疾病”(各论)两部分,共12个主题。总论第一部分介绍儿科至成人医疗转变过程中的挑战,并对这些挑战涉及的因素以“优势”、“劣势”的角度逐一分析,论述成功实现转变所需的因素。第二部分介绍儿童-成人间期(青少年期)的心理、情绪发展,以及发生于该时期的1型糖尿病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各论部分论述10种内分泌相关疾病或临床情况中向成人医疗转变的挑战。分别是先天性肾上腺增、Turner综合征、生长激素缺乏、下丘脑性肥胖、糖尿病、先天性性腺机能减退症、甲状腺疾病、妇科观点:雌激素替代治疗和节育、以及青少年女性内分泌障碍患者和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的生育功能的保存。各论从概念、理论及病理生理过程出发,论述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的干预策略。

本书内容前沿,在学科中具有结构性的地位和价值。每章编写均引用、提炼了大量的研究证据,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本书言语精简,省去了对所涉及学科基础知识的冗长论述。本书配有较多的彩色插图、图表和重点框,条理清晰,观点鲜明,方便阅读、总结和记忆。内容实用且贴近临床,具有指导价值。在内分泌及相关学科中、以及在临床观察-研究-临床转化中均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本书也有一些欠缺:如总论部分内容较少、理论性较强而脱离临床,各论的各章节之间缺乏连贯性,一些治疗建议受限于研究的不足较为笼统而有待细化。总体而言,本书具有内分泌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指导及研究导向的价值,值得相关专业人士学习阅读。

张英诚,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医师

书评来源: 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自1980年世界首例人体肾结石体外碎石成功后,体外冲击波碎石成为治疗尿石症的金标准。1986年,德国专家Haupt在冲击波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研究中发现冲击波可以诱导成骨细胞活化,促进成骨。此后世界各地一些骨科医学中心开始利用适当能量的冲击波治疗骨不连、骨折、骨延迟愈合以及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取得许多进展。近年研究发现,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还可在全身多器官和组织产生促进血管新生、促进组织愈合、调控炎症反应等多重修复作用。因此, 冲击波治疗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肾病甚至糖尿病下肢溃疡等以缺血为主要矛盾的泛血管疾病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

冲击波医学是生物医学转化医学研究系列中的第6卷,由台湾高雄长庚纪念医院的国际骨震波权威王清贞教授、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现任主席、奥地利维也纳路德维希.波尔茨曼创伤研究所、创伤和组织再生中心的沃尔夫冈.沙登教授和高雄长庚纪念医院的骨震波专家郭继阳教授共同编写。本书共五章。第一章介绍冲击波临床应用的历史发展和基本原则,第二至四章分别介绍冲击波在肌肉骨骼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泌尿系疾病中的应用,第五章对冲击波的临床应用前景作出展望。心脏体外震波治疗心血管疾病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第三章中作者阐述心脏体外震波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前期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效果,而后阐述心脏体外震波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针对慢性炎症反应在心血管疾病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冲击波治疗能够从多个信号通路显著的抑制炎症反应,并且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能够调节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的mRNA表达,诱导并促进治疗区域的血管新生,增加局部的微循环供血,从而达到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脏功能的治疗作用。此章对冲击波在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出提纲挈领的介绍,并深入浅出的从细胞和分子机制讲述冲击波治疗的原理。在第五章中作者介绍冲击波在恶性肿瘤治疗、外周神经系统和脊髓损伤的治疗以及骨科植入物相关感染的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前景,开拓我们的视野。本书涵盖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冲击波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最全、最新研究进展,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理解冲击波的奥秘,更好的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罗文琦,北京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书评来源: 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1 2 3 4 5 6 12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