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分类:肿瘤学 MeSH: 1.Colorectal Neoplasms-therapy; 2.Colorectal Neoplasms-diagnosis; 3.Colorectal Neoplasms-prevention & control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 全球男性第三位,女性第二位的恶性肿瘤。 随着国人生活方式和食物结构日益西方化, 近年来CRC在我国快速增加。据统计目前国 内每年新发CRC超过25万例,死亡约14万 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全世界CRC病例数 的20%。CRC临床研究的数量庞大,高质量 证据积累速度很快,国际上已有多部成熟的 临床实践指南问世。我国CRC病例数虽多, 但各地区、各医院的诊疗异质性明显,诊疗 不规范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与国际先进水平 尚有一定的差距。 CRC的癌前病变时间较长,癌变机制比 较清楚,适合开展肿瘤筛查。绝大多数CRC 由腺瘤进展而来,通过粪便隐血、问卷、内 镜等方法实施筛查,有望早期发现癌前病变 并予以根治性切除,可有效改善预后。这也 符合我国肿瘤防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 核心思想。 目前,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制(尤其是 锯齿状途径)、人群筛查、内镜诊疗、新辅 助治疗和多学科协作诊治,是肿瘤学的热点 领域。JohnScholefield和CathyEng主编的本 书是本领域的一本优秀参考书。本书编者包 括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结 直肠肿瘤领域的重要专家,其中美国学者大 多来自MDAnderson肿瘤中心的多学科团 队。本书从流行病学入手,依次介绍结直肠 肿瘤的筛查、内镜诊治、组织病理学、外科 手术方法、内科治疗以及预后。最后还有三 个病例分享,包括基因检测、化疗期间的支 持治疗以及终末期患者的舒缓治疗。可以 说,本书内容十分翔实,涵盖结直肠肿瘤临 床诊疗的各个方面,不仅反映出最新进展, 也融入著者各自的经验,还配有大量精美图 片,兼有科学性和可读性。 吴东 副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Wu Do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PUMC hospital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
《消化道疾病流行疾病学——疾病和临床研究方法》第二版是2014年出版的新书。亚马逊评论此书为目前唯一一本将流行病学分析方法与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著作,本书联合全球有关专家去回答胃肠道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以及谁、可以通过做什么来预防消化道疾病。相对于第一版,第二版新的编者对本书作出了新贡献,使得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新的、友好的界面去了解流行病学方法,并且第二版的结构框架使重要的信息更易于被读者接受。Gastroenterology杂志评论本书:“除了极少的争议外,本书对胃肠道流行病学做出了迄今为止最佳、最新以及最先进的归纳总结。” 本书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公共卫生视角看消化道疾病和胃肠功能紊乱:全球消化道及肝脏疾病负担。第二部分如何批判性阅读消化道疾病领域流行病学文献,具体研究类型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以及如何进行因果推论。第三部分如何进行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研究,包括:如何编制和评价问卷、如何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和问卷调查、如何挖掘和应用流行病学研究的大数据,如何进行遗传和分子流行病学,诊断试验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第四部分主要消化道疾病的流行病学,涉及的主要消化道疾病包括:胃食管返流病,Barrett’s食管和食管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道溃疡和胃癌;消化不良;上消化道出血;乳糜泻病;临床实践中内镜的测量利用;结肠癌;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憩室病;感染性腹泻;炎性肠病;大便失禁;胆结石与胆道癌;胰腺炎;胰腺癌;乙肝及丙肝(美国);酒精性肝病;肝硬化与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常见的热带消化道疾病;营养流行病学和消化道肿瘤以及成人肥胖。 本书通过实例和数据,对每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每个章节后面配有相应的选择题及参考答案。相信不论是想进行科学研究的消化道专科临床医生还是对此领域感兴趣的流行病学研究者通过阅读本书都会受益匪浅。 廖巍 讲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流行病学教研室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癌症的潜心研究,癌症已经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被人们所更深入地认识和探索。然而在临床上,针对癌症的疗法依然屈指可数。在未来,我们仍然需要加快癌症疗法临床应用的步伐,通过我们对癌症生物学及肿瘤异质性的研究来发现更多治疗的新靶点。通过“B2B”模式,将实验室所得到的新进展尽快应用于临床,同时将临床的标本、影像学等数据病例资料反馈给实验室,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研究。这便是近年来热门的“转化医学研究”。而基因疗法从首次被提出用来根治遗传性疾病至今,经历了许多坎坷与挫折。从1999年首例应用腺病毒治疗遗传病失败,到近年来临床试验中治疗糖尿病、Duchenne肌肉萎缩症等一系列疾病的成功,基因疗法逐渐开始受到关注。 本书由Wiley公司出版,为《转化医学》系列图书中的一册,由美国贝勒医学院Malcolm K. Brenner教授及美国MD Anderson分子与细胞肿瘤学系教授Mien-chie Hung共同担任主编。 本书分为三部分共9章。第一部分为“运载系统”。其中第1章介绍了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诱导的基因疗法,第2章为逆转录病毒在癌症疗法当中的应用,如慢病毒(lentiviruses)在癌症中的主要类型及进化以及RNAi介导的HIV疗法中的基因沉默。第3章则回顾了质粒DNA运载体的多种使用方法,如何使基因表达最优化,以及它们在癌症疗法中的应用。第4章则阐释了应用纳米颗粒运载治疗性RNAi的设计方法及挑战。第二部分为“靶向表达”。第5章中作者介绍了癌症基因疗法中组织特异性及癌症靶向性启动子的临床应用。由于癌症发生过程中可有microRNA的表达异常,所以在第6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microRNA在癌症及其他疾病发生中的主要作用并探讨了若干抗microRNA疗法的案例。第三部分为“基因疗法中临床试验的原则”。第7章中作者介绍了基因疗法临床试验的执行标准,重点强调了病毒性载体的制造规范。而第8章则阐述了在获得FDA批准前要进行的标准化流程及相关要求。最后一章则探讨了基因疗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书贴近肿瘤基因疗法的研究前沿,内容详实,思路清晰,可为广大肿瘤学研究工作者,特别是基因疗法的研究者带来一些新的想法与启示。 翁琳倩 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
随着对神经系统和神经疾病的了解日益深入,神经病学亚专科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中老年神经病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神经亚专科联合会针对老年病学设立了新的专科执照考试,《老年神经病学》正是一本根据执照要求、依照该考试大纲而出版的理想书籍。 本书分为五部分,分别介绍了神经老化相关的生物学和功能学改变、评价老年神经病患者的方法、老年患者常见的神经疾病和治疗、管理方法。其中,第二部分从神经查体、精神状态测试、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临床实验室检验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对老年患者的神经病学评估方法,并对认知储备和步态异常两个临床常见话题单独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则是全书的重点所在,包含了痴呆、抑郁、脑血管病、运动障碍、睡眠障碍、癫痫、晕厥、眩晕、感觉异常、神经系统感染、谵妄、头痛、神经肌肉病等神经疾病。对于不同的疾病,介绍的内容侧重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涵盖了疾病定义与分类、流行病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和评估方法、治疗等知识点。第五部分则探讨了饮食、运动与神经病学的关系,老年人驾驶能力损伤,老年虐待和治疗延误等话题,甚至对老年医疗的立法过程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进行了回顾,对临床实践和社会医学有重大的意义,可谓是不同于同类书籍的最大亮点。 除了详实具体的文字、参考书目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图片以帮助理解。如在第三部分配合彩色图片展示不同疾病的神经病理和影像学特点、运用简洁清晰的绘图解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常用检查方法——Dix-Hallpike试验等。本书可读性极强,既是一本深入阐述老年神经病学专业的教科书,也提供了当前该领域的最新循证综述。全书以铜版纸印刷,制作精美,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吕遐 博士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
由全球科技医学出版社Wiley Blackwell于2014年出版的图书《泌尿系统结石——药物和手术治疗》,本书最大特点就是内容丰富、直观实用。内容丰富未必需要冗长的篇幅。本书虽非鸿篇巨著,但内容层次清晰,系统性强。本书将泌尿系统结石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药物及手术治疗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者通过学习能够深入了解目前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领域最新的成果和动态。 如同其书名所述,本书分为两部分,依次为泌尿系结石的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前者介绍了结石的分类、疾病与结石形成的关系;同时非常详细地论述了不同种类结石的药物处理原则与方法。后者则着重讨论了泌尿系统结石的外科治疗手段,包括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体外碎石、内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及开放手术的治疗原则和技术要点。 直观实用是本书的另一特点,与传统的教科书不同,其编写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临床医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每章内容当中都会涉及如何在不同治疗手段中进行选择与取舍,哪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而言最为合理。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解除在结石治疗方面的众多困惑,能以更加清晰和明确的思路更好地为结石患者解除病痛。作者在本书中进行详细地介绍了手术经验,譬如在激光处理膀胱结石的章节,作者提到应根据结石的形状和质地选择不同种类的激光,恰当的光纤角度和长度也是提高碎石的效率且避免目镜的损伤的有效手段。这些内容对初学者而言可能是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领悟的,然而他们若能习得上述秘籍可谓事半功倍。正如本书前言所述,作者希望其能够成为临床医生处理复杂病例的指南。 直观实用的另一表现是本书的每章都附带许多图表。通过阅读,读者能够对结石的特点产生感性认识,对不同手术器械和手术方法有更加深入和准确的了解。由于附带治疗的流程图,还能够帮助读者形成正确的治疗策略。 本书由多名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美国医师共同编写完成,参考文献均选用了近5年的国际知名泌尿外科杂志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本难得的临床工具书,适合青年泌尿外科医师和研究生阅读。 王鑫 主治医师 北京医院泌尿外科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
对于消化科医师来说,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毋庸置疑是临床实践的基础。然而此前大多数医师的参考书都是传统的标准教科书,对组织学、解剖学、动力学、消化吸收及各器官功能等消化系统的知识均有丰富详实的讲解。这些著作中涵盖了巨大的信息,以至于对于临床医师来说,想要快速找到和临床实践相关的基础知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为了能让消化科临床医师能够快速从书中找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解剖、生理学基础知识,正是本书出版的一大目的。本书的作者们大多数曾经参与过美国胃肠病学院的一门综合课程的教学,其内容安排以特殊的专题的形式呈现,与本书的编排相似;这门课程曾使得数百名消化科医师受益。 本书类似一本综述的合集。全书均为彩色印刷,每一章均配有大量精美的解剖图片和临床照片,提供了消化科重要领域的解剖和生理学信息。主要包括:空腔脏器的结构和神经解剖,胃肠道激素对肠道功能的调节、胃肠动力学、消化道的免疫学和生态学、胃的生理学、胰腺外分泌部的结构和功能、消化液和电解质的分泌和吸收、营养的吸收、肝脏结构和功能、内脏循环、胆汁的组成和循环,以及胆红素代谢,共12章。以胰腺外分泌一章为例,介绍了胰腺的大体解剖、组织学,胰腺分泌的消化液组成成分,分泌机制与调节机制,并以丰富的解剖图片、表格和曲线图、卡通图辅助文字的说明。在每一章的最后,另附有若干道选择题,供读者进行自我评估;以及该章节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可供有兴趣的读者深入研究相关内容。 对于有志于消化科的医师来说,本书可以作为执业考试前的参考书,并以所附的习题检测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对于消化科专科医师来说,不吝是一本对本专业重点内容的更新手册。 吕遐 博士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干细胞生物学的概念被重新提出,并为肿瘤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人们现在发现,跟正常的组织细胞一样,肿瘤组织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不同的细胞“有序”地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化与增殖,而不受人体正常组织系统的“主宰”。而就像正常组织一样,肿瘤组织也有“干细胞”——那些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肿瘤细胞的“生产基地”,或者说,“源头”。这一观点引起了肿瘤学界的广泛兴趣,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治愈肿瘤的希望——只要找到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有效药物,便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控制肿瘤的发展。 由此,Wiley公司出版了这一本《肿瘤干细胞》。本书书由纽约纪念凯瑟琳肿瘤中心的著名肿瘤学专家Vinagolu K. Rajasekhar教授担任主编,邀请全球各肿瘤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编撰此书。 本书共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肿瘤干细胞的概念、概况及模型,其中包括肿瘤干细胞模型的理论及实验基础、前列腺肿瘤干细胞的特点、人类胚胎干细胞与肿瘤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非实体肿瘤的干细胞,主要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肿瘤生成细胞。第三部分为实体肿瘤干细胞。主要内容包括肺癌、前列腺癌、胶质母细胞瘤、胰腺癌、黑色素瘤及肉瘤的干细胞研究与治疗的相关进展。第四部分则重点展示了肿瘤转移时的肿瘤干细胞特点,包括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转移中所起的作用,微量残留疾病中的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及其基质微环境等内容。第五部分作者着重于阐述肿瘤干细胞相关的新靶点。这部分中提到Leptin信号通路在肿瘤干细胞中的调控作用,大脑肿瘤干细胞的MicroRNA疗法等。最后一部分内容中,作者向读者介绍了肿瘤干细胞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例如针对不同期的乳腺癌干细胞分别实施不同靶向策略,以及如何应用肿瘤干细胞克服肿瘤耐药的问题等。 本书定位于肿瘤干细胞研究的前沿,不仅为广大肿瘤科医师提供最新的肿瘤发展及治疗进展情况,更为肿瘤研究人员,特别是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参考信息。 翁琳倩 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
过去十几年间,伴随着血管影像技术的突飞猛进,颅内血管影像学检查从有创检查逐渐过渡为更加快速、安全而精确的无创检查。无论是超声、CT还是MRI成像技术都有了显著的进步,脑灌注成像、血管壁重建和血管内成像等技术均已被常规应用于临床工作,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尤其是在2015年NEJM发表了一系列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领域令人振奋的进展后,快速、高效的颅内血管影像学评估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众多成像技术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书籍和文献,令人眼花缭乱。 以往的教科书大都从影像学技术出发,描述各种影像技术在不同部位或疾病中的应用。与之不同的是,本书从疾病出发,描述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疾病在不同成像技术中的表现,牺牲了内容的广度而换取了内容的深度、针对性和实用性,目的是帮助临床医师和影像学专家更好地选择和解读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结果。 本书共八章,每章对应一类成像技术,分别包括:超声、CT血管重建、核磁血管重建、DSA、脑灌注成像、斑块成像、血管内成像和小儿血管成像。每章均包括该成像技术的物理学原理、应用中的优缺点、结果中可能的伪像和陷阱、典型病例分析和未来应用的展望,让临床医师和影像学专家全面地比较各种成像技术在不同疾病应用中的优劣,并结合病例资料加深理解。 全书排版合理,方便读者查找和阅读。在影像学技术越来越复杂的今天,相信本书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和影像学专家更好地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解读其结果。 花苏榕 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
癫痫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几乎所有科室的临床医生在门急诊、普通病房、ICU都有可能遇到癫痫发作或类似癫痫发作的患者,因此,对于癫痫的系统性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癫痫》就是这样一本侧重于院内床旁评估和治疗的临床指南。 本书共八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癫痫相关的基本知识,从病生理机制、分类学到病因和流行病学,阐述简明,突出重点。第二部分介绍了临床上经常可能遇到的癫痫发作病例,如何诊断和定位一次发作是否是癫痫,如何鉴别心因性非癫痫发作,如何阅读脑电图和神经影像资料,如何评价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患者,如何面对临床中出现的首次发作进行鉴别诊断。第三部分关于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具体分为如何选择药物、药物的起始调整和换药停药的要求、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急性发作的家庭药物选择等。第四部分专门探讨了儿童癫痫的话题,包括新生儿癫痫、良性和恶性儿童癫痫、何时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儿童常见的引起癫痫的代谢异常。关于成人癫痫则在第五部分进行了讨论,包括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等特发性全身性癫痫、育龄期妇女和60岁后老年人的癫痫问题等特殊话题。第六部分提供了药物治疗无效时的其他治疗选择,如神经外科和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关注于其适应症和可以达到的治疗目标;对于儿童难治性癫痫,还介绍了由mayo clinic最早提出的生酮饮食及其替代治疗。第七部分急性癫痫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的评估和治疗,尤其是ICU对于癫痫持续状态的识别。最后一部分关注了癫痫的死亡率、并发症、药物合并症、慢性癫痫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癫痫的心理合并症等问题。 本书排版简洁整齐,作为《实践中的神经病学》系列的一本,本书对于临床应用问题更为关注,从逻辑上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癫痫的相关问题,而对于癫痫的实验室研究等内容相对涉及较少,因此更适于临床神经科及其他科室医生学习使用。每一讲由不同的学者撰写,形式类似综述,其后附有详细的参考文献,可供读者进一步阅读参考。在正文中间穿插了很多小方块,包括“tips and tricks”、“caution”、“science revisited”,提醒读者注意一些临床上有用的经验和与正文内容相关的科学研究,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而笔者最欣赏的是每一讲都有大量图表辅助阐述的内容,例如代谢性异常一讲中,通过流程图的形式详细阐述了癫痫性脑病的临床诊疗过程,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吕遐 博士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
糖尿病是目前全球流行的一大慢性病,其并发症——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更是与日俱增。无论是内科医师还是血管外科医师,抑或是皮肤科医师,都可能遇到因糖尿病足而前来就诊的患者;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是糖尿病足管理的两大重要任务。这本《糖尿病足管理》正是邀请多科专家共同编著而成的一本临床实践指南。 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现代糖尿病足的管理理念,即需要从评估、分类、分期和干预四个方面全面入手。详细完备的评估依赖于完整的体格检查,观察包括神经病变、缺血、畸形、肿胀、皮肤破坏多个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将糖尿病足分为两大类,即仍有脉搏的神经性病变和无脉搏的缺血性病变;感染可以在任何一类中合并出现。分期方面,从糖尿病足的病理进展过程出发,则可以分为1-6期共六个阶段,分别是正常、高危、溃疡、感染、坏死和无法挽救期。现代糖尿病足的干预需要两个团队的合作——多科合作的足护理团队和足保护团队,前者适用于3-5期的患者,包括了足外科、骨科、血管外科、内科、放射科医师,以及微生物学家和护士;后者主要针对尚未出现溃疡、但存在出现下肢并发症危险的2期患者。 本书的第二部分分为6章,对不同病理阶段的管理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首先会对该阶段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进行简要介绍,然后着重描述了如何处理或预防已出现、未出现的足部病变,从物理方法、血管保护、代谢状态和患者教育四个维度进行控制。在每一章的最后都设有一个“患者信息”栏目,针对不同阶段的糖尿病足患者提出了实用的自我管理建议。 本书主要着眼于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书中包括超过150张的真实病例图片和对最新国内外指南的提示,形象生动、简明扼要。文末配有相关的推荐阅读和参考书目。全书使用全彩页印刷,制作精美、版式小巧,对于正在管理糖尿病患者的医师来说,无疑是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口袋书。 吕遐 博士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
1 19 20 21 22 23 24 26 跳转到
个人主页被浏览了4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