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谢晓亮院士课题组单细胞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MALBAC)测序技术的东风,实验室对癌症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临床上,体外受精的“MALBAC宝宝”可避免家族单基因遗传病。之前,该研究组也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显微镜(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pectroscopy Microscopy, CARS Microscopy)和受激拉曼散射显微镜(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 SRS Microscopy)取得突破,并观察到重要生命现象。这些光学技术的进展,促进生物医学领域许多“瓶颈”的攻克。
无独有偶,德国耶拿光子技术研究所的Jürgen Popp教授,集物理学、化学、病理学、临床共28位专家,长期协作探寻振动光谱和非线性技术与病理诊断、临床内镜的契合,所著《离体和在体光学分子病理学》一书由Wiley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
本书分为三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即前两章,分别由病理学家和内镜医生执笔。第一章介绍标本常规处理步骤和辅助方法,指出耗时长、主观性、由形态和免疫组化推测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不确切性及冰冻等的局限性。第2章阐述并比较了不同类型内镜对不同性质胃肠疾病的成像特点。第3-7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第3章对红外和拉曼显微镜的主要原理、临床使用方法、在分子病理学的应用做了详实地综述。亮点在于:对肺癌、宫颈癌组织分型的潜在优势,以及尚处于早期阶段的转移癌原发灶定位、循环癌细胞、单细胞成像的进展,让人耳目一新。第4-5章介绍非线性光谱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章重CARS和SRS成像的比较,对在体和离体不同细胞或组织的成像作了呈现。第五章主讲非线性技术结合的多模态成像及应用实例。第6章介绍整合于内镜的光谱技术,详解拉曼技术内镜应用的研究进展。第7章介绍光学分子图像的处理与分析。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是对全书的梳理,这一领域研究现状的总结,启发读者进一步的发展。在光学分子成像领域,过去的10年,部分光谱技术已由“验证原理”的实验室阶段,演进至相关临床诊断的主流技术,其中,OCT就是这一转化的典范;部分技术也在实验室日趋成熟。临床的需求是前者发展的向导,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前者优化的动力,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良性循环。而这28位专家的努力,已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总之,本书从传统的外科病理学入手,从介绍传统的细胞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及原位杂交方法开始,到传统的普通胃镜,一直到分子病理在各个亚专科病理中的应用;分子成像在包括分子内镜在内的各个学科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及分子图像的处理及统计学分析都有一个全面的介绍,使读者对分子成像,可视分子病理及分子成像诊断技术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本书的特点:1.学科交叉,注重联系,深入浅出,可读性强。2.用图说话,感受直观。本书搭起理、工、医交流的桥梁,主要适合:有意引进或学习相关技术的病理学家、内镜医生、科研人员;渴望了解临床需求的仪器公司工程师;有生物光子方向兴趣的研究生。
晏捷 博士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转载于: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国外医学新书评介》http://bookreview.imicams.ac.cn/